棉花曾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农业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纺织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链条完整,具有较强的系统优势和辐射效应。随着棉花市场逐步放开,棉花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基本确立,收购加工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棉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用棉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我国棉花种植和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
分析师指出:近年来,随着棉纺织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棉花需求不断增加,尽管原有的小包型轧花厂在不断淘汰,棉花加工企业数量仍然很大。目前国内仅拥有400型棉花加工厂的企业就有1600多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产能相对分散。这些棉花加工流通企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山东、河北、湖北等几个大的产棉区。
2012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产3.8%。2013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为435万公顷,产量达631万吨,进口量为414.8万吨。2014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22万公顷,同比减少13万公顷,降幅3.1%。预计2014年我国棉花产量将进一步下滑。
2012年9月1日,我国棉花新国标GB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和GB1103.2《棉花细绒棉皮辊加工》发布,已于2013年9月1日起实施。此次棉花标准的核心内容取消了品级,增加了颜色级、轧工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将色特征级修订为颜色级,并明确颜色级相关条款为强制性条款。新棉花标准更注重棉花的内在质量,含杂率、异性纤维、短绒率等与棉纺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密切相关的指标,在标准里有更充分的体现,更贴近棉纺用棉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这对棉纺企业来说更加有利。
来源: 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