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纺织检测设备多功能化成为一种趋势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3-07-27
资讯导读:从国内外纺织检测技术发展来看,近几年,新式振动仪器替代单根纤维测长称重仪器的趋势逐渐明显。比如,国外高端技术研发部门相

从国内外纺织检测技术发展来看,近几年,新式振动仪器替代单根纤维测长称重仪器的趋势逐渐明显。比如,国外高端技术研发部门相继研制出多种以振动法为基础,测量纤维细度的设备,具有不须人工操作与调节、用单键操作就可以自动完成纤维线密度测试等优点。由于纤维密度测量过程不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判断,因此大大提升测量结果的精准度。生产实践表明,使用振动纤维测试仪器,2个人在1小时内可完成190个样品的测试。

  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自动化力度在不断加大,这主要体现在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等方面。比如,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可用在纺织产品密度检测设备上,它不仅有效解决了样品时间,而且还避免了样品自身出现误差的情况。尤其是在单纤维强伸度试验中,运用新型设备不仅可实现包括收集、处理及数据显示在内的许多功能,而且还可有效控制样品的断裂伸长率。

  当前,国内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纤维调节控制的技术,主要体现在运用计算机中枢网络和光度检测法进行鉴定等方面。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逐渐认识到,运用计算机网络中枢对产品进行测定,不仅可靠、快速,可以准确区分出化学成分十分相似的纤维产品,而且还能鉴定出纱线中纤维的混纺成分。

  应用数字化传感技术

  现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纺织检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光学纤维直接分析设备就是其中之一。它运用高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羊毛纤维进行测定,保证了羊毛纤维直径和平均直径的准确性。根据测试发现,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根。而且,使用光学纤维分析设备还可以直接对髓质毛、化学纤维等纤维原料的卷曲程度进行测试。

  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中,激光技术也得到了充分应用。比如,澳大利亚纺织工业运用的激光扫描仪就是激光技术在纺织技术中应用的代表。其检测速度不低于光学纤维直接分析设备的测定速度,其控制技术却完全采用激光扫描和计算机进行。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利用纤维直径大小,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纤维的检测,能准确测定出产品的cv值及直径平均值,该测试仪器还能绘出纤维数量分布图。


  此外,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中传感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比如,在纺织检测设备中,电容式传感的声频及光电传感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兹韦格公司,其生产的纺织检测设备中都含有声频设备,振动频率一般在3hz~5hz之间。这种充分利用纤维声频变化对纺织产品进行测定的方法,不仅真实反映了测量棉条和粗纱线的密度及均匀程度,而且整个测定结果都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检测技术呈现三趋势

  在数字化传感和自动化检测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目前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又出现了三个新的发展趋势,即向模拟质量检测与评估、向高速度和高效率、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一,现代自动检测技术向模拟质量检测与评估方向发展。随着纺纱检测设备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的逐渐明朗,人工操作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因此,现今纺织企业可以利用测试结果对纺织产品的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可靠的模拟预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小样产品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省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第二,高速、高效一直都是纺织检测技术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国内外不少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比如,策尔韦格-乌斯特公司研制的高性能拉伸试验仪测试速度可以达到400米/分钟,每小时可以完成3万次的产品拉伸测试。它不仅可以提供产品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而且还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保证检测过程的效率。

  但是,这些技术进步并没有完全达到用户企业对高速、高效的无止境追求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高速、高效仍将是检测设备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三,检测设备向多属性、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将更加明显。传统的纺织产品检测,只是对产品的单一属性进行评定。这种检测方法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不仅排除了人工操作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对产品密度、长度及断裂伸长度等多个属性进行检测,体现了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来源: 中国纱线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