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上海商人郑州兴办纱厂 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3-07-11
资讯导读:  在河南省工人运动史上,除了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二七大罢工外,豫丰纱厂大罢工也很有名。而曾经很红火的郑州国棉二厂,就是在


上海商人郑州兴办纱厂 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河南省工人运动史上,除了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二七大罢工外,豫丰纱厂大罢工也很有名。而曾经很红火的郑州国棉二厂,就是在豫丰纱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最为标志性的建筑莫过于二七纪念塔。矗立在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的。“二七大罢工”是当时震惊河南乃至全国的工人运动,彪炳史册。每一个郑州人乃至河南人,都为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郑州还有一次著名的工人运动,那就是豫丰纱厂大罢工。

1925年的豫丰纱厂大罢工,是河南省工人运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代河南,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但确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工人队伍——1898年,英国福公司获准在焦作一带开采煤矿,河南的工人队伍开始走向稳定性和规模化。随着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相继通车,位于这两条中国大动脉交会点的郑州,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以铁路工人为核心的工人队伍。铁路的通车,带来交通的便利,从而推动了河南各种实业开始兴办,纺织、矿业等行业的工人队伍开始形成规模。

“五四”前后,河南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过程。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河南工人群众积极参加了这一伟大斗争。

1923年,二七大罢工爆发,虽然郑州的纱厂工人并不是运动的主角,但工友们为自己生活和生存权益而积极斗争的热情感染了他们,纱厂工人当时也积极参加到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运动中来。

经过二七大罢工的洗礼,河南的工人阶级已经成熟起来。

上海“纱王”相中郑州

上世纪初期,京汉铁路、陇海铁路的修建,不仅使郑州由小县城一跃而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使郑州成为商家的青睐之地。上海滩有名的“纱王”穆藕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郑州,创办了著名的豫丰纱厂……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投入巨资在河南兴建了国棉基地。在六家棉纺厂中,有五家是新建的,只有国棉二厂是由豫丰纱厂改制而来。

说起豫丰纱厂,那可是很有历史的,可谓近代河南较早的纺织企业。在六家国棉企业中,不仅建厂时间最长,而且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1925年轰轰烈烈的豫丰纱厂工人“抬纱运动”就是河南工人阶级继“二七大罢工”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在郑州市管城区东南部,有一条街道名叫豫丰街,它南起原国棉二厂,北到惠工街,全长不过200米左右。据说这条街是因为豫丰纱厂而得名。

1918年的一天,几个上海人坐火车到郑州考察。虽然当时豫丰街一带还是一片农田,但其中一位看到这里临近铁路线,地理环境优越,就对同行的人说:“在这里建一个纱厂,肯定大有作为。”

此人名叫穆藕初,是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四大纱王”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开明民族资本家。毛泽东曾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把穆藕初归为“新兴商人派”。1940年10月,毛泽东致函刘少奇﹑陈毅﹑叶挺﹑项英等,指示注意吸收民族资本家及其代表参加根据地建设,再次提到穆藕初。

穆藕初,187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一个世代经营棉业的家庭。1909年夏,穆藕初在朋友资助下到美国学习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以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师,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实地考察,并于1914年夏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穆藕初是近代民族资本家中将科学管理法运用得较为成功的人。穆藕初回国后,看到棉纺业有利可图,就和其兄筹划在上海开办纱厂。1914年10月,他收买一家未建成的纱厂,改名为德大纱厂。穆藕初把美国的科学管理法运用到德大纱厂的管理中。他把科学管理法归纳为三大纲要,即“节省时间、精神、物质”,以此作为经营德大纱厂的基本方针。他注重加强生产管理,减少生产成本。他制定了严格的厂规,对工人严加管束,同时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技术改造,产品在1916年北京博览会上获得第一名。

在穆藕初的科学管理下,德大纱厂连年获利。因为创办纱厂和改进经营管理而崭露头角,上海的一些资本家竞相邀他创办新厂。1916年夏,穆藕初与颜料商薛宝润等人,合伙创办上海厚生纱厂。该厂1918年6月建成后,穆藕初任总经理,仍以经营德大之方法经营厚生纱厂,到1922年,工厂规模已经扩大到纱锭4万余枚。

1918年,在教育学者蒋梦麟的影响下,穆藕初联合上海资本家贝润生、薛宝润、刘星跃、吴美卿等人,奔赴郑州考察市场,看到这里“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场甚广……”他当即对朋友说,阿拉上海人一定要在郑州办纱厂,办大纱厂!

豫丰纱厂生不逢时

穆藕初独到的眼光,使豫丰纱厂一投产就快速发展,获利甚丰,但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豫丰金融陷入困境,生产时起时落,长期亏损,无奈,于1936年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接办。

可以说,穆藕初的眼光是独到的。

河南盛产棉花,郑州又是京汉、陇海铁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还有大批闲散廉价劳动力,实为纺织业大有作为之地。1918年上半年,穆藕初出面集资200多万两银子,在郑州成立了郑州豫丰纱厂股份有限公司,因穆藕初占股金最多,又是发起人,故被众股东推为总经理。

豫丰纱厂的厂址选在今天的管城区陇海铁路北、布厂街南一带,占地大约96亩,设计和施工均由上海南洋建筑公司承担,1919年着手筹建,1920年建成投产,有美国制造的电机4座、纱锭56448枚、布机230多台。由于穆藕初筹集来的资金不足,就向美国慎昌洋行赊购纺机2万纱锭,还有国产并线机5600锭。

据档案记载,豫丰纱厂按装机先后顺序分为一、二、三、四、五个纺纱工厂和一个织布工厂。另设一所发电厂和一所造纸厂。鼎盛时期,豫丰纱厂的员工约有4170人,其中男工1270人、女工2900人,其规模和设备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豫丰纱厂使用的原材料种类有美棉、陕西棉、彰德棉,日生产棉纱120包,规格从10支到32支。还生产粗斜平面布,使用“宝塔”、“飞艇”注册商标,产品主要销往河北、陕西、江苏、东北和河南各地。该厂1920年9月建成投产后,获利甚丰。

豫丰纱厂建成后,带动了周边小型商业圈的兴起,本来是乡村的纱厂一带,很快呈现出城镇化气象,电灯、自来水、洋车、黄包车等一应俱全,饮食小吃也适应纱厂工人的三班倒,昼夜营业。

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郑州成为两军必争之地。纱厂虽未毁于战火,但银行、钱庄大有戒心,纷纷催款,致使豫丰金融陷入困境。穆藕初辞去两个上海纱厂的总经理职务,常驻郑州苦心经营,但纱厂生产时起时落,长期亏损,最终因无力偿还债务,于1936年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接办。第二年,抗日战争的烽火逼近郑州,豫丰纱厂被迫拆迁到重庆,改名为“豫丰公司重庆分厂”。这个厂后来再也没有回郑州,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重庆国棉一厂。

1953年,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国家投入资金,重开纱厂,改名郑州国棉二厂。(大河报)

来源: 大河报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