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2009年植棉面积232万亩,比上年下降19%,降至7年来最低点。9月上旬,当地持续多天阴雨天气,棉花质量和产量大受影响,籽棉单产仅有420斤左右,减产20%以上。总产17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40%。新棉上市以来,当地籽棉收购价格一路上扬,从9月初的3元/斤左右上涨到12月底的3.65元/斤以上,比2008年同期上涨了60%,超过了2003年度3.60元/斤的历史最高价位,创历史新高。
皮棉价格也一路上扬,从9月份13000元/吨上涨到12月14700元/吨。据调查,德州市半数加工企业因收购无利润、风险较大或由于资金问题而没有开秤收购。由于籽棉收购价格一直偏高,开工的企业随收随加随销基本无利润或亏l00-200元/吨,购销价格倒挂。截止12月底,全市棉花收购量在70%左右,400型企业平均销售量60%左右。由于全国性棉花减产,棉企普遍看好后市,不急于销售,捂棉待涨。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2009年棉价较高,每亩比上年多收入376元,但种棉仍不如种粮食划算。2009年德州市平均亩产值1470元,扣除直接成本396元,亩收入1074元。而现在粮食价格上涨较快,补贴多,种棉比种粮每亩少收入276元左右。如果把用工成本算进去,种棉不仅不挣钱还赔钱。
受粮食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机械化程度高及种棉费工费力等因素影响,预计2010年德州市植棉面积比上年略减或持平,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建议:一是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棉价稳定,防止棉价大起大落;二是参照种粮补贴办法,国家出台种棉补贴;三是将棉花良种补贴直接补给棉农,并增加棉花种植农资综合补贴;四是国家出台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五是国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