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大早,邱县香城固镇谷庄村农民张林就驾驶着拔棉柴机来到事先预订的地里收棉柴。他告诉记者:“原来丢弃不用的棉柴,如今成了大家争抢收购的‘宝贝’,这5亩棉柴是我好不容易才‘抢’到的,能收入200多元呢!”
邱县素有“棉花之乡”之称,常年植棉45万亩以上,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农民纯收入的90%以上来自棉花,植棉业是该县名副其实的兴县富民产业。随着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该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每当棉花收摘完后,都留下了大量的棉柴,全县棉柴总量在25万吨以上。以往,这些棉柴大多用于农村做饭、取暖燃料或丢弃在街头路边成为垃圾,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又污染了农村生活环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邱县大力探索棉柴回收利用的新路子,先后投资建设了秸秆发电项目、秸秆培育食用菌项目、棉柴造纸项目等。目前,该县生物发电项目可利用全部棉杆进行发电,并已在全县10多个村推行了林下利用棉柴培育食用菌技术,建设棉柴粉碎初加工点30多个。这些项目的投入使用,不但可以完全消化利用本县棉柴资源,还消化吸收了周边县的大量棉柴、玉米、树枝等秸秆资源,为农民直接增收1500多万元。
棉柴变成“雪花银”,农村生态今更美。谈到今年有人抢收棉柴的事,邱县波流固村农民朱老汉高兴地说:“往年自己的3亩棉柴需要雇人拔,每亩得花10多元;现在别人抢着收,每亩还要给我40元,太好了。”
来源: 中国纺织网